巖星特刊 | 以兒童的視角看博物館,解鎖新玩法
兒童是社會的未來,文物是無聲的百科全書,讓兒童走進博物館,與歷史對話,感受璀璨文明和優秀文化的滋養,是博物館發揮社會教育的職能所在。
01,讓兒童在成為成人之前先成為兒童
在博物館管理中存在著這樣的矛盾,由于兒童對于傳統博物館一貫的參觀準則尚無清晰的認知,天性使然的好動、愛玩可能會影響到他人的體驗。
通過兒童觀的視角觀察博物館,會發現一些傳統的博物館,無論是從展覽的主題、展示的方式,還是說明文字的難度,都不是最適合兒童的表達。
對于兒童來說過高的展柜
“讓兒童在成為成人之前先成為兒童。”這是教育家讓-雅克·盧梭提供的觀點,兒童的身體、精神、情感認知與大人不同,寶貴的童年有著屬于這個時期的獨特的觀察、思考和感受方式。
兒童博物館,聚焦于兒童的發展,重視兒童對于博物館的需求以及博物館兒童觀的表達,讓博物館成為一個可以讓兒童自由探索的專屬空間。
02,兒童視角優先,讓博物館主動走近
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
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原址
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是世界上第一家兒童博物館,1899年成立于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,被公認為兒童博物館的標準書寫者。后來新建的新館外觀為明麗的亮黃色,是整個街區最醒目的一部分。
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新館外觀
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的藏品類別涵蓋自然、歷史、民族、地質、礦物、動物、手工藝、機械等,數量已達3萬余件,堪稱全球文化的百科全書。
博物館的入口是一條皺形鍍鋅的金屬隧道,設有一條裝有水輪、水閘等大型河道水流控制設備模型,別具一格的設計讓參觀猶如變成一場冒險。
博物館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設置了相應的主題展區,不管是怎樣的需求,孩子們都能找到適合其探索的空間。
“感官房間”關注自我;
“世界布魯克林”讓自身與社區產生聯系;
“中央收藏區”體驗世界各地文化;
“與自然為鄰”親身接觸自然世界;
還原現實社區的“世界布魯克林”展區
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為社會發展和兒童的成長都帶來了正向影響,越來越多的教育者更加重視童年期獨特的發展需求。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開創的“博物館是為人服務而不是為藏品服務”的博物館哲學,對后來兒童博物館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
上海兒童玻璃博物館
上海兒童玻璃博物館,位于上海寶山區的上海玻璃博物館園區內,由玻璃儀器廠改造而成。
設計上保留了生產車間的工業色彩
展館于今年5月18日完成的2.0改造,從兒童視角出發,在空間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突破。一改往常參觀者與展品之間“不可觸摸”的距離,是一個強調可觸摸與互動探索的藝術創意空間。
上海玻璃博物館館長張琳表示,“我們希望給孩子出口,兒童玻璃博物館2·0版,就是讓孩子可以碰、可以跳。”讓孩子解放天性的同時,通過實物主動進行探索與學習。
“索尼探夢”科技館
“索尼探夢”科技館是一家由索尼公司出資并提供全面支持的公益型科技館,主要面向青少年、兒童群體。全球設有兩家,分別位于北京、東京。
位于北京朝陽公園內的“索尼探夢”科技館共有三層,約2800平方米。展館將“光與聲音”作為主題,分成了兩個不同的體驗樓層,所有展示品均應用了索尼在數碼、IT、音視頻等領域的頂尖技術。
彩色的影子,還原光的三原色
撥動吉他弦,轉動旋轉鼓,可以看到聲波的形狀
玩得開心,釋放活力,還有著豐富的教育意義。從中體現了“索尼探夢”科技館作為一家企業博物館在博物館兒童觀表達上的實踐。
03,快速發展的博物館教育之路
近日,國家文物局等9部門發布的《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》指出,要多維度持續推動博物館提升服務效能,發揮教育功能。
我國博物館教育處于快速發展的嘗試階段,正在探索一條能夠真正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、青少年群體提供符合其認知心理學特點的博物館教育之路。
以兒童的視角看博物館,打造兒童專屬的體驗空間,讓寓教于樂的展示方式為少兒觀眾增能。這也促使著博物館教育與正式教育的融合,為各地建設更多兒童博物館、現有館中增設多元文化展區提供了新思路。